2017年3月20日星期一

內地「CALL」車

週末剛剛,上了廣州

廣州,都有十年左右。主要是因為朋友在內地娶妻,然後生下一個,又生多個,成了個家。我們是好朋友,我對兩位朋友的囡囡,猶如姪女一樣。而且,看著她們,由嬰孩到少女時代。

這些年,廣州和大陸的發展,一樣快速。同樣,問題也開始多多。當中一樣,就是市內之「的士」,即他們的計程車,或打的,嚴重不足。

這個問題,就和香港的,相映成趣。

香港,很多時也一樣,一「的」難求。

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,「Uber」,才有出現的空間。可是,「Uber」偏偏在香港最「死板」的時代出現。「Uber」的問題,我已經一早提過了,就是沒有法例強制的保險,保險公司有權拒保乘坐而受傷的乘客。

問題來了,是法律過時?還是時代不同?又還是,所謂「持份者」的權利受影響?

我認為,法律過時了,時代也不同了。香港的的士,就是有歷史和根本性的問題。所謂持份者,說得俗點就是既得利益者,即是那班的士有牌車主。香港的的士持牌人士,當然不喜歡有外來競爭者。因為「Uber」這類電召的士真的成功,就代表的士的行業被分割甚至被取代,到那時,的士司機收入不但減少,就連的士牌,也會從高處跌下。說起來,又是一個炒上去之後,持有者一起硤價不落,之另一個「香港炒炒炒故事」。

香港目前之的士,沒有太大和合法性的競爭,有的也只是暗裏運行的手機程式「call」車制度。「Uber」一開始就擺明合法地公開做生意,卻又在香港目前的法律框架和制度下,處處碰壁。這是一種沒有進步的做法。既然社會對計逞車有更高的需要和要求,那麼社會和法例,都好應該隨之而修改,而不應為舊時代多拖住鼻子。

多回大陸的朋友,都知道「微信」有一功能,叫「滴滴出行」,專門召喚「專人靚車」,一「Call」,一輛黑色私家座駕,和一位穿黑色西裝,禮貌周周的司機,就會在外等您。收費只是普通的士的高三、四成,您卻像「老總」般的享受。

這幾晚,一吃完飯,一步出飯店,舶在門外的,就有一黑西裝司機站在其座駕前,等候您的差遣。您好像請了個司機,又或是您是老總那般。

老實說,若您是大陸朋友,看到我我這篇文,可能覺得我這港燦已經很後知後覺。我不會怪您的。

香港,大家還是在偷偷摸摸做這種「手機叫車」的事。而近日合法而又準備起步的「優質的士」,又處處受各方之阻。

當然在相比下,我們目前的香港,仍有優勢的始終是司法、法治,和廉政。但亦已經被處處蠶食之中。

香港還有絕對優勝之處的,恐怕是剩下我們的公廁,比內地的,還總算是香的。

2 則留言:

  1. 甘蔗插進了蜂蜜罐2017年3月21日 上午8:31

    雖然係賓賓有禮,禮貌周周,但Uber司機,不單在香港引起反對,甚至在全世界也面對類似的情況,這令人想起19世紀英國的盧德運動,紡織機大量取代人力勞作,使許多傳統以手作工失業,繼而出現很多毀壞紡織機的事件,甚至引起暴動,雖然在今天來看,盧德運動十分可笑,但從Uber事件來看,卻是何其相似,Uber出現,毫無疑問體現了互聯網科技的進步,商業的大變革,不單只是uber,其他諸如 Airbnb 、 Lyft 及 TaskRabbit,甚至公廁等亦如是,共享經濟抓住了精準這個未來sharing economy商業的本質,將剩餘資源重新分配,互聯網科技及全球定位建立了即時平台,創造出屬於新的企業模式,用者利用自身的智能手機、平板電腦、可穿戴或其他電腦設備配合apps等應用,令雙邊或多邊市場對接供給與需求的使用者,例如 Uber 提供比的士更高的佣金及彈性時間來吸引司機加入,可自由預設選擇的服務、方便及透明度又吸引使用者,在低交易成本下創造精準匹配,做到精細個性化服務及價格,甚至協同效應,令商業效率大幅度提升,實現了過去做不到的生意,這種在線互動的網絡科技結構優勢,絕對是讓世界無法抵擋,可以預期隨著智能科技、大數據的高速發展,更進一步的精準廣告、精準零售、精準交通,精準醫療等,必然會陸陸續續出現,有估計在2050年共享經濟的經濟規模將成長到3350億美元,在巨額經濟吸引下,政府高價回收舊有既得利益牌照和新法規保險的配合是可以預期的,就算1769年,英國國會頒佈法令鎮壓搗毀機器,盧德運動仍繼續蔓延至1816年之後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這篇留言絕對值得以HK$3000-$4000 hr rate去買來讀。

    多謝甘蔗仔/先生免費撰寫出來。

    回覆刪除